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李川 通讯员李毛吉)近年来,青海省扶贫局、共青团青海省委紧紧围绕全省脱贫攻坚任务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瞄准贫困地区青年激情创业、带动就业的形势,联合行动、综合施策,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发现了一批贫困地区致富带头人;通过创业致富带头人和青年领头雁培训,培育了一批创业领头人;通过实施青春创业扶贫行动和创业指导服务,扶持了一批创业青年,孵化了一批本土龙头企业。贫困地区创业致富带头人像一面面旗帜,在脱贫攻坚阵地上飘扬。
“1+x+y”分级分类培训推动智力扶贫。创新“1+x+y”分级分类培训模式,“富脑袋”和“富口袋”两措并举,主动适应农牧民培训需求,改变多次培训、重复培训实用技能现状,集约化利用省内外优质创业培训、指导、孵化资源,激发贫困地区青年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拓宽创业视野。培训模式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认可,编入《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优秀案例》。2015以来,省扶贫局落实资金1150万元,团省委争取资金210万元,举办培训25期2756人,累计带动贫困户6204户,贫困人口和青年就业7755人。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省级层面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70%的参训人员掌握了创业技能并在所在地开展创业活动,30%的参训人员创办实体,10%的经营实体逐渐成为青海本土龙头企业。班玛黑陶制作、化隆明玉合作社、草原黑珍珠种植、云中雁等540余个涉农项目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藏谷百草有限公司、格尔木文花枸杞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开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海东市伊达餐饮管理投资有限公司、天上玉树电商平台、藏觅公社等36个本土龙头企业已见雏形。
青春创业扶贫行动撑起金融扶贫。省扶贫局、团省委、邮储银行顶层设计,降低授信条件和门槛,高杠杆撬动借贷融资,扩大授信额度,形成滚动放贷模式,有效扶持贫困地区创业实体,形成以创业带就业、就业促脱贫的工作格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和王建军省长到青海青年创业园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截至2017年3月底,累计发放青春创业扶贫行动小额担保贷款27930.2万元,直接受益个人和团队成员2243人,带动贫困户1620人,带动贫困人口和青年就业7383人。如:德令哈如意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人口和青年就业500余人;青海李丰公社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辐射带动3县5乡7村80户贫困户;海晏县晏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社员从最初的2人扩大到现在的30人,带动贫困人口和青年就业308人;门源藏觅公社在上海、厦门繁华商区成立了旗下藏觅酸奶坊直营门店,带动贫困人口和青年就业59人;湟中县国昌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以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带动贫困人口96人;循化县创辉专业合作社吸纳56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带动116户510名群众脱贫致富,每年为150户562名群众购买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创业跟踪指导服务加速产业孵化。以青海青年创业园为依托,巧借各类社会资源,强化后期跟踪服务。通过“寻找高原青年创客”活动、导师服务进基层、创业孵化、市场推介、对接融资等多渠道、多措施,培育壮大创业青年企业和项目,培养一批脱贫攻坚龙头企业。累计建成分园14个,孵化企业777家,引入孵化项目474个,集聚创新创业青年人才680余人,直接带动就业人数4300余人。开展创业导师服务进基层15场、创业沙龙交流活动60余场,邀请全国青年创业大咖白云峰等9位全国青年创业导师,现场指导1785人次。和中国银行共同启动“寻找高原青年创客”行动,对外推介青海特色项目(团队)32个,帮助23个企业打开省外市场,获得社会融资2650万元,青洽会签约落地资金4210万元。通过一系列创业服务,培养了一批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就业致富的复合型人才,壮大了企业团队,增强了创业企业品牌知名度和融资能力,拓宽了销售渠道。